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是婦科的常見病,是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梢鸩灰巹t陰道流血、不孕。從育齡期到絕經后的女性,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人群,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子宮內膜病變之一,總體人群中發病率約25%,近年有逐漸增加趨勢。目前病因不清,但認為與雌激素關系密切,服用三苯氧胺及激素補充治療增加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
以下癥狀應警惕子宮內膜息肉
1.子宮不規則出血。主要是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或絕經前子宮異常出血,但癥狀輕重與息肉的數量、直徑及位置無關。
2.腹痛。常于月經后半期開始,進行性加重,隨著月經干凈后逐漸消失。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息肉的阻礙,導致經血排出不暢所致。
3.白帶異常。少數息肉較大的患者可出現白帶增多或者白帶中帶血絲,也可為接觸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后及蹲著用力大便時極易出血。
4.不孕。子宮內膜息肉若長在子宮頸管內,可能會阻礙精子進入宮腔;若長在宮腔內,則會妨礙受精卵著床或影響胚胎的發育,從而導致不孕。
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
約半數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有異常陰道流血,育齡期患者一般無癥狀,因此子宮內膜息肉主要依靠以下輔助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來明確診斷。
1.陰道超聲是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首選手段,快速、無創、方便,可隨時檢查,臨床最常用。
2.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由于宮腔鏡下不僅定位準確,而且可初步判斷病變的性質,必要時定位活檢,配合放大成像系統時易發現微小病變,尤其能診治兼顧。
3.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在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中并不常用,多由于不孕而進行常規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檢查中發現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
子宮內膜息肉的手術治療既往多行刮宮去除,但多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刮宮的漏診率、殘留率、誤診率高,目前不主張盲目刮宮。由于子宮內膜息肉是局限性的子宮內膜病變,以單發性為主,平均直徑0.5—2厘米,上述特點使息肉適合宮腔鏡下摘除。宮腔鏡下摘除息肉定位準確,手術范圍局限,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保留了臟器功能,其優越性是其它手術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成為子宮內膜息肉首選的治療方式。
宮腔鏡下摘除息肉目前有兩種手術方式:1.宮腔鏡定位后摘除息肉。2.宮腔鏡直視下切除息肉。在宮腔鏡診斷定位后行息肉鉗夾,方便快速。但不能去除息肉的基底部而復發率高,而且易使組織破碎不利于組織學診斷。宮腔鏡直視下切除息肉效果確切,尤其能切除位于子宮內膜基底層的息肉根部,明顯降低復發率,術中術后并發癥很少見,手術非常安全。不孕患者宮腔鏡下切除息肉后能增加妊娠率和活產率,且不會增加術后的流產率。
除小的無癥狀息肉可定期隨訪外,對于有異常陰道流血的生育期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三苯氧胺服用者、絕經后患者以及息肉較大(>1.5厘米)時,均應盡早切除。目前宮腔鏡直視下切除息肉是子宮內膜息肉首選的手術方式,對于無生育要求而有息肉形成和復發的高危因素者可同時行子宮內膜去除術,同時有內膜復雜性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或合并子宮腺肌病者應行子宮切除術,對有癌變高危因素者宮腔鏡術中高度警惕,仔細觀察,必要時多處活檢和全面刮宮,術后嚴密隨訪。